档案安全责任重于泰山,确保档案安全是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,开创档案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。近年来,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,档案安全、维护档案安全的任务十分艰巨,不能有丝毫的松懈,要充分认识档案安全的重要性,牢固树立“档案安全是档案工作的底线”的意识,从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,坚持“四个到位”,守住档案工作生命线。
思想认识到位,不踩档案安全红线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,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,统筹发展和安全,健全国家安全体系,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。在2017年12月召开的全国档案局馆长会议上,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要求深入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,本着对党、对人民、对历史负责的态度,持之以恒抓好档案安全工作。近日,国家档案局下发了《关于进一步筑牢安全防线确保档案安全的通知》。我们要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,认真落实全国档案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及相关规定,坚持把筑牢思想防线、提高安全意识作为档案安全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,充分认清新时期档案安全工作的形势,认识自然灾害频发、馆库条件限制、新技术应用等给档案安全带来的隐患和风险,切实增强做好档案安全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感,坚持安全第一,综合施策,持续加强和改进档案安全工作。学校档案馆自创建以来,以“管理有序、防控有序、安全稳定”为目标,加强宣传教育,强化组织管理,落实安全管理制度,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;2017年,在开展“归档材料检查中,把保证档案安全列为重点,为确保档案的绝对安全奠定了良好基础。
档案馆要坚持问题导向,从档案工作全过程、各个方面认真梳理安全风险点,建立覆盖档案前端控制及档案形成、接收、保管、利用全过程,覆盖档案信息、信息化设施设备、各项基础业务、人员队伍等各个方面的档案安全预警机制,真正做到“安全问题想在前,安全工作做在前,安全隐患解决在前”。同时,对影响档案安全的各类风险点,组织专门力量,定期开展专项排查,从思想认识到规章制度,从工作流程到工作场所,从档案实体管理到档案信息管理,涉及法律政策执行风险、制度安全风险、资源安全风险、档案实体管理风险、档案信息管理风险、档案保密开放与利用风险等方面,采取实地检查、重点调查、定向抽查和明察暗访等方式,摸清风险底数,建立风险台账,制定管控措施,逐一整改,并视情况进行档案安全风险预警。
管理机制到位,不破档案安全底线。我们坚持“安全第一、预防为主”的档案安全工作原则,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,贯彻落实《档案法》《河南省档案管理条例》等法律法规;把安全工作与档案业务工作同研究、同部署、同检查、同落实,我们紧紧围绕安全管理建章立制,在原有的制度基础上,新制定了10余项安全管理制度,涵盖了档案保管设施设备、安防系统、人员管理等各个方面,确保档案实体安全、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。同时,根据档案安全管理需要,完善档案应急管理机制,健全应急预案,加强应急消防等培训,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。
责任落实到位,不碰档案安全高压线。坚持以人为核心,加强对人的教育与管理,树立安全面前人人有责任和义务的观念,积极开展档案安全宣传教育,引导全馆干部职工牢记职责使命、责任担当,为档案安全构筑起牢固的思想防线。加强内部管理,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,将安全工作和风险防范要求落实到收集整理、库房管理、设施运行与维护、消防保卫、开发利用等每一层级、每项业务、每个流程、每一环节,通过采取日常巡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,定期对库房、防火防盗设施、数字化加工场所、档案抢救保护场所等重点部位及办公设备进行全面检查,消除隐患,确保档案安全;进一步规范人员、档案出入库管理,规范档案整理、利用等业务工作流程,在档案馆库安装电子门禁、视频监控设备,确保档案利用过程可追溯。档案馆在确保实体档案安全的同时,加强档案信息安全工作,特别是对数字化外包项目的安全保密的监管,并与相关人员签订保密责任书,与外包服务单位签订安全保密和安全管理责任协议。同时,把档案信息安全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,严格遵守《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南》《档案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基本要求》《档案数字化外包安全管理规范》《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》等制度规范,确保档案安全万无一失
学校第七次代表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、描绘蓝图的大会,一次不忘初心、开启征程的大会,一次凝聚力量、推动发展的大会。大会进一步统一了思想,凝聚了力量,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全校广大党员干部、师生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,为加快学校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政治保证。作为学校的一份子,档案馆有责任为学校发展、为学校创建一流大学提供档案服务,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。